儘管大家對儲蓄險耳熟能詳,但只要稍加留意,即可發現,無論是郵局或是壽險公司所推出的壽險商品,幾乎都看不到「儲蓄險」這3個字出現在商品名稱上。原因在於,與其說「儲蓄險」是一種「商品」,不如說這是種「概念」:兼顧儲蓄與保險的生死合險。


     永達保經協理陳宥天觀察,由於目前定存利率偏低,加上基金、股票、投資型保單等一般投資人所常用的投資工具多半處於負報酬狀態,使得不少投資人思考「該把錢往那兒擺才安全」,也帶動傳統、保守的投資工具大熱門,例如儲蓄險。


認識3 種儲蓄險:風險vs. 購買目的

     詠倡保經副總經理李文洋指出,儲蓄險可大致分為3類:利率變動型壽險、不分紅儲蓄險以及分紅儲蓄險,儘管在利率計算、給付型態上有所差異,但買進前必讀儲蓄險的保險與風險以穩穩賺利息為目標的人,直接選出投資報酬率最高的儲蓄險產品即可。基本要義不變:躉繳或是年繳固定金額,期滿後可拿回本金加上利息,例如6 年總繳金額82,900 元,期滿後可領回100,000 元,年複利率約合2% 至3% 左右。


     由於可拿回本金,「錢不會不見」的訴求讓投資人安了心;再加上高於定存利率的報酬率,讓人心動。不過,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在搶進儲蓄險之前,你應該先釐清「買儲蓄險的目的是什麼?」,以及弄懂「買儲蓄險有哪些風險?」這兩件事。


購買儲蓄險的風險:

1. 利率變動 2. 提前解約

     誰買儲蓄險?有人為了強迫儲蓄,有人當作定存替代品,有人把儲蓄險用來規劃退休生活養老金,有人把儲蓄險作為完成短期目的,如用做累積購屋基金的工具。正由於每個人買儲蓄險的出發點不同,面對市面上林林總總的商品選擇,也就需要格外小心。


     購買儲蓄險的風險,主要來自「利率變動」與「提前解約」。雖然當今利率偏低,但大部分情況下,利率變動空間不小,像日本長期維持在零利率環境的例子並不多;正因如此,倘若在低利率時,買了一張長天期、固定利率的保單,很可能現在看似誘人的3% 利率,等到未來利率走揚後,反而變成「低利」。


     另一方面,雖然很多人會將儲蓄險跟定存相提並論,且認為儲蓄險本身的靈活度,例如保單借款、隱藏資產等功能是定存所不及,但別忘了,倘若忽然需要用錢,定存提前解約損失的只是利息,但儲蓄險可能損失的卻包括手續費、解約金等。


避險之道:1. 短年期較佳 2. 資金充足者,建議分拆多張保單

     因此,李文洋建議,有意願購買儲蓄險的投資人,最好挑選短年期儲蓄險,例如6 年,可同時降低利率變動與提前解約的風險;其次,開始繳費後,倘若不得已必須解約,至少也要等到4 年以後,提前解約的損失才可降到最低。


     陳宥天則建議,由於各家儲蓄險的利率、貸款利率高低不同,在考量報酬率與未來利用保單借款的需求下,倘若資金充足,不妨考慮將資金分拆成多張保單,例如手上有200 萬元的資金,可拿100 萬元購買利率高的A 公司保單,拿100 萬元買貸款利率低的B 公司,以備未來的不時之需,例如保單借款或是提早解約。


儲蓄險教戰 你是哪一族?

定存替代族

     資金運用目標:手上有一筆約50 萬元的閒錢,短期內都用不到,也不想拿去投資,只想穩穩賺利息。


     購買重點:既然視儲蓄險為定存替代品,那麼就別客氣,直接


     請理專幫你算出報酬率最高的商品。除了利率高低外,陳宥天建議,也可從「本金」跟「解約金」之間的差距來決定。例如同樣是年繳10 萬元,20 年共繳200 萬元,A 公司解約金245 萬,B 公司解約金220 萬,自然是解約金高的出線。


月光存錢族

     資金運用目標:每個月的薪水總是一不小心就花光光,希望買張儲蓄險來強迫自己存錢。
購買重點:對於「錢會咬皮包」的投資人來說,買儲蓄險是強迫儲蓄的最簡單方式,陳宥天還提出另類建議,太過方便往往就存不住錢,所以月光族在挑儲蓄險,


     不如找解約、質借手續愈麻煩的公司愈好,乍聽不合理,仔細想想卻很實用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網路尋寶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